清華彭凱平的幸福心理課
15min2019 JAN 4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凱平。 在上一講中我們介紹了幸福的神經生理基礎,特别提出來,幸福是一種由大腦前額葉參與的,有神經化學遞質以及腦部區域活動的身心靈的愉悅感受。通過前面幾講,我們了解到幸福是可以被找尋測試的。那麼,生活是否幸福,除了與這些客觀描述有關外,是否也需要一些道德上的規範與憑證?這一講,我們將給大家介紹幸福是否與道德有關、原因都有哪些?了解了前因后果,你將懂得利用天性來提升幸福。 在當今人民更願意曬自己的幸福體驗的時代,這種關聯可能難以想象。但人類的先哲們卻經常秉持這樣一種觀點的,很久以前,先哲們已經提出這些問題並予以討論: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出“仁者不憂”的觀點。換句話說,具有仁這種儒家最高道德的人,是應該得到幸福的。而這樣的一種道德是可以通過鍛煉形成的。所謂克己復禮為仁。根據儒學的傳統觀點,没有道德,即使外在的生活特别的享樂,也不會使人感到幸福。無獨有偶,西方的哲學先賢,如亞里士多德就指出來,幸福是完全建立在道德倫理基礎上的,他認為所謂的幸福,其實是最高的善,雖然他不否認幸福中也含有快樂成分,但是快樂並不是靠享樂,而是靠實踐一個人的道德天性,亞里士多德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