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過立夏,門診上焦慮的家長就多了起來:"袁醫生,都說春天長得快,可孩子春天身高幾乎没長,是不是今年就錯過長高的機會機啦?” 事實上,中醫眼中的"長高黃金期"並非局限在春季,立夏時節,自然界陽氣漸盛,萬物繁茂生長,人體新陳代謝也隨之加快,正是借助天時進行“轉骨”調養的黃金時期。 若能遵循中醫三階調養法,順應時節分階段科學調理,孩子也能“悄悄”長高一大截。 第一階段,清積滯,打通脾胃營養吸收通道。中醫理論認為,孩子的身高增長依賴於充足的“氣血精微”,即食物轉化而來的營養物質,而脾胃正是身體內負責將食物轉化為氣血的 “加工廠”。 若食物積滯於脾胃,就如同加工廠內堆滿了未處理的“舊雜物”,不僅會阻礙新食物的正常進入與消化,還會導致氣血生成不足,使孩子缺乏生長所需的能量。就像小樹苗缺水缺肥,怎麼能長高呢? 怎麼判斷孩子有没有積食呢?積食的孩子通常會有這些表現:突然變得食欲不振,看到啥都不想吃;小肚肚鼓鼓的,摸起來硬邦邦的;舌苔會變厚,嘴里呼出的氣有酸臭味;大便要麼便秘干結,要麼腹瀉且夾雜著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晚上睡覺也不安穩,老是哭鬨、翻騰。 如何幫孩子消積食呢?肉食吃多了可以用山楂(干山楂和鮮山楂...
許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半夜哭鬨喊腿疼的情況,明明没有受傷,卻疼得睡不著。别著急,這很可能是兒童常見的“生長痛” 在作怪。 很多人都會認為,生長痛和長個子有關。但其實,雖然名為生長痛,但醫學研究證實其與骨骼生長速度、身高增長無直接關聯。今天就帶大家揭開生長痛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生長痛?生長痛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骨骼生長迅速,而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導致牽拉痛或酸痛感。 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3~12歲的兒童身上,主要表現為間歇發作的下肢疼痛,特别是膝關節週圍、大腿和小腿部位。疼痛多為鈍痛,也可表現為針刺樣痛或劇烈牽拉痛,且通常在夜間較為明顯,可能影響孩子的睡眠。 怎麼判斷是不是生長痛?當孩子下肢疼痛,但體格檢查、肌肉骨骼檢查均無異常,日常活動不受限,且無關節紅腫、皮膚發燙等症狀時,便可初步判斷為生長痛。 在中醫看來,生長痛本質是“不榮則痛”與“不通則痛”的交織,與腎脾肝三臟失衡有關。 先來說說腎,中醫上說,腎主骨生髓,腎精是骨骼生長的物質基礎。腎精不足時,骨骼生長速度與營養供給失衡,表現為膝週酸軟疼痛,尤其在夜間腎經當令時加重。孩子還可能伴有手腳冰涼、遺尿頻發等症狀。 這...
在日常的兒科門診中,以“咳嗽”為主要症狀前來就診的孩子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上週末,一位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看診,孩子剛開始是感冒了,發熱鼻涕很快好轉,但咳嗽總是不見好,斷斷續續快2 個月了。 仔細問過孩子咳嗽的具體情況,了解到這個孩子咳嗽的特點大概是:白天基本不咳嗽,主要在早晨起床、晚上入睡和夜間睡眠時咳嗽。 這段時間,和這個孩子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孩子反復咳嗽總不見好,家長也著急啊,咳嗽藥、霧化、抗生素輪番上陣,但咳嗽就是不除根。其實,很多家長都唿視了一個因素——過敏。 兒童過敏性咳嗽,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咳嗽,也被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它並非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是因孩子接觸了特定過敏原,觸發身體過敏反應所致。像塵蟎、花粉、動物毛發皮屑,還有一些刺激性氣味,都可能成為引發咳嗽的“元凶”。 與普通咳嗽不同,過敏性咳嗽有四個典型的特征,家長可以以此來判斷。一是持續時間較長,通常超過4週。二是它偏好 “夜間作戰”,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白天症狀相對較輕。這種咳嗽還呈陣發性,發作時比較突然,咳嗽起來較為劇烈,嚴重時孩子甚至會咳得面紅耳赤、嘔吐。三是孩子常常是干咳,痰不多。四是孩子吃抗生素、止咳藥效果較差或...
3至5月,是孩子長高的黃金期。一說到長高,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補鈣”。的確,鈣作為骨骼的重要構成成分,對兒童青少年的骨骼發育起著關鍵作用。但,若認為僅靠補鈣就能讓孩子躥高,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上個月,有位10 歲的小朋友來就診,他在班里一直是最矮的那一批。為了讓他長高,媽媽各種補鈣產品買了一大堆,可孩子的身高卻幾乎不見增長。 看診時,我一眼便注意到孩子含胸駝背的體態。我輕輕摸了摸他的脊柱,又讓他做了前屈試驗,果不其然,發現脊柱已有輕微彎曲。孩子媽媽無奈地表示,孩子平時寫作業時總歪著頭,反復提醒他坐直,可没兩分鐘就又變回老樣子。 我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正是由於長期的不良體態,孩子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發生了改變。這一改變,可不只是影響外在形象那麼簡單,更嚴重阻礙了身高的增長。 其實,在門診中,像這樣因體態問題導致身高發育受限的孩子並不少見。 中醫認為,人體骨骼發育需要氣血暢行、臟腑協調。脊柱作為人體中軸線,至關重要。正常體態下,脊柱維持自然曲度,氣血便能在經絡中順暢運行,滋養骨骼與臟腑。 一旦孩子出現含胸駝背、脊柱側彎等體態問題,那就好比路被堵住了,氣血根本没法好好地...
每到春天,門診上總會遇到幾個被皮膚問題折磨的小朋友,其中最常見、也是家長最擔憂的當屬蕁麻疹。 蕁麻疹這個“小惡魔”,發作時不僅讓孩子劇癢難忍,有些寶寶還會出現發熱、嘔吐等症狀,且極易反復發作,讓家長們頭疼不已。 經常有家長困惑地問:“我明明已經很小心了,為什麼孩子的蕁麻疹還總是反反復復呢?” 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總被蕁麻疹“偷襲”,很可能是家長在預防上陷入了誤區。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以皮膚出現風團為主要特征,通常伴有劇烈瘙癢。風團可在數小時內出現、增大、融合,然后在24 小時內自行消退,但容易反復發生。 中醫稱蕁麻疹為“癮疹”,認為風邪是導致蕁麻疹發病的關鍵因素。人體正氣不足,特别是衛氣虛弱時,風邪極易乘虛而入,侵襲肌表,進而致使營衛失和,引發蕁麻疹。 同時,飲食不節也是重要誘因。孩子若是過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脾胃就會受到損傷,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內生濕邪,濕邪與熱或寒相互搏結,鬱積於肌膚,從而誘發該病。 情志不暢、環境變化等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體氣血運行和臟腑功能,為蕁麻疹的發作埋下隱患。此外,兒童生病時服用的一些藥物,如抗生素、退燒藥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導致蕁麻疹。 那...
我在看診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類身高偏矮小的孩子。這類孩子有一個共同點,悶悶不樂的,頭習慣性地低垂著,跟他們交流時,要麼回應很少,要麼聲音很小,比較自卑。 這類孩子身高偏矮,多數與肝氣鬱結脫不了關系。那麼,到底什麼是肝氣鬱結?它又為何會對孩子長高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 在中醫理論體系里,肝臟承擔著“主疏泄,調暢氣機” 的重要職責,形象地說,肝臟就像是身體內的 “交通樞紐”,負責維持全身氣的順暢運行。而肝氣鬱結,指的就是肝的疏泄功能出現異常,原本通暢的 “氣路” 被堵住了,氣在體內運行不暢,出現鬱積的狀態。這可能是由於孩子長期心情不佳、壓力過大,或是遭受突然的精神刺激等原因導致的。 2024 年《兒童生長發育藍皮書》數據顯示,存在肝氣鬱結問題的兒童,平均骨齡比實際年齡滯后 0.8 歲,然而他們的骨骺閉合速度卻比同齡人快 15%。這種矛盾的情況直接造成孩子生長窗口期大幅縮短,很可能在青春期前就突然出現身高增長停滯的現象。 肝氣鬱結為什麼會影響長高呢?前面我們講到,肝臟負責維持全身氣的順暢運行,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而言,氣的順暢流通至關重要。 一旦出現肝氣鬱結的情況,原本順暢的氣路就如同遭遇了嚴重的交通堵...
天氣暖和了,花也開了,溫度正合適,本來這時候孩子們就該在外面撒歡兒跑、痛痛快快玩耍,可好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被鼻炎纏上了。頻繁地打噴嚏、流鼻涕,鼻子不通氣,别提多難受了。 門診上我發現,近年來過敏性鼻炎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在我國,大約每5 個孩子當中,就有 1 個受到過敏性鼻炎的困擾。 什麼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是一種由過敏原引起的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像春天里常見的花粉、柳絮,還有家里的塵蟎、寵物毛發皮屑等,都可能成為過敏原。當孩子的身體接觸到這些過敏原后,免疫系統就會“拉響警報”,這就導致了鼻腔黏膜的充血、水腫,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癢、鼻塞等症狀。 中醫里没有“過敏性鼻炎” 的說法,而是將其歸為 “鼻鼽(qiú)” 範疇。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開竅於鼻,孩子之所以容易患上過敏性鼻炎,主要是因為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 肺氣虛,衛表不固,就像房子的大門没關好,外邪很容易入侵;脾氣虛,運化失常,不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抵抗力就會下降;腎氣虛,不能溫煦肺臟,也會讓孩子的身體處於一個比較虛弱的狀態。再加上外界過敏原的刺激,就引發了鼻鼽。 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我認為要根據孩子的個體...
如今,睡眠問題不僅困擾著不少成年人,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發生率也在持續上升。門診上經常聽到家長說,一到睡覺時間,孩子就像夜貓子一樣精神,怎麼哄都不睡,好不容易睡著了,還老是翻來覆去,稍微有點動靜就醒。 有個叫明明的小朋友,6歲了,春節放假前的一個週末,媽媽帶他來看診,說孩子入睡特别困難,每天晚上都要折騰到11點多才能睡著,睡著后還容易出汗,容易驚醒,早上起來還没什麼精神,吃飯也不香。 我仔細觀察了這個小朋友,發現他舌苔比較厚,舌尖發紅,再詢問日常飲食,原來明明特别愛吃甜食和油炸食品,而且平時活動量也比較少。從中醫角度來看,明明這種情況屬於脾胃積熱,心脾兩虛。 脾胃是后天之本,孩子吃多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會在體內積滯生熱,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而脾又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氣血不足,就容易導致心失所養,從而出現睡眠問題。 在中醫里,睡眠和人體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黃帝內經》里說:“胃不和則臥不安”,這就強調了脾胃對睡眠的重要性。 孩子的脾胃功能還不完善,如果飲食不節,比如暴飲暴食、愛吃生冷油膩食物,就很容易損傷脾胃。脾胃一旦受損,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就會在體內停滯,產生積熱,這種熱向上熏蒸...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本該是帶孩子儘情享受大自然的好時節。可有些家長卻犯愁了,自家孩子一到春天就過敏,不是打噴嚏、流鼻涕,就是身上起紅疹。 就在前幾天,門診上就來了一個被過敏折騰得夠嗆的小朋友。來看診的時候,這孩子身上布滿了小片小片的紅疹,因為癢小朋友不停地隔著衣服去抓撓。孩子家長說,每年一到春天,防護的再好,孩子還是容易過敏。上週末就帶她去了趟公園,還戴了口罩,誰能想到,當天晚上孩子就出現了過敏症狀,紅疹迅速布滿全身,一家人徹夜難眠。 這樣的情況絕非個例,相信很多加油“過敏娃”的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歷和困擾。今天我就給大家送上一份“救娃”指南,幫您應對孩子春季過敏難題。 咱們先來聊聊孩子春季過敏的原因。春天,各種過敏原大量增多。比如花粉、柳絮、蟎蟲等,另外,春天也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的季節,孩子的免疫系統還不完善,受到這些病原體的侵襲,也容易出現過敏症狀。 除此之外,春天處於孩子長高的黃金季,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長高,會給孩子增加各類營養,而營養豐富的牛奶、魚蝦、牛羊肉、雞蛋、海鮮等都可能會是過敏原,使孩子出現過敏的症狀。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過敏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過敏主要是人體的正氣不足...
春天,萬物生長,正是孩子們躥個的好時機,家長們都深諳這一點,紛紛絞儘腦汁,期望借助春天的生發之氣,助力自家孩子的生長一路“開掛”,在身高上實現飛速突破。 要抓住這個小兒生長黃金季節,就必須重視“春季養陽”。陽氣對孩子生長發育意義重大,它雖無形,卻像身體里的 “小太陽”,溫煦並推動營養吸收、代謝,助力骨骼、肌肉生長。 去年春節后開學没多久,一位家長帶著11歲的兒子陽陽來找我看診,陽陽身高在班級一直落后,身體素質也差,易生病、總是没精神,稍微運動一下就氣喘籲籲,容易累,還怕冷,睡眠和胃口都不好。 經診斷,是先天陽氣不足,后天脾胃虛弱,導致陽氣生成和輸布受阻,影響了身體的正常發育。我建議家長重點為孩子補陽氣,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陽陽不僅身高躥了一大截,飲食和睡眠問題也有了明顯改善。 那麼,陽氣究竟從何而來呢?從中醫理論來講,陽氣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先天之陽氣,它源自父母的遺傳,是生命最初始的動力源泉,就像電腦的初始硬件配置,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其先天屬性,但后天通過精心養護,可以讓這一“初始配置”發揮出最大效能。 二是后天之陽氣,主要從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也是我們能夠通過多種方式積極補充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