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啦!演員劉奕君邀你赴45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聲臨其境,劉奕君化身宋朝名人:清晨去找蘇東坡,喝一碗他親手做的東坡魚湯;中午去王安石家吃羊頭簽,宋朝的油炸小吃哢嘣脆;午后去“西園雅集”喝茶,打卡蘇東坡最愛的網紅下午茶;深夜跟宋太祖去擼串,趙普家的雪夜烤肉香滋滋。
活色生香,和“吃”有關的八卦:黑臉包公怎樣正言厲色給下屬灌酒;太學生趙明誠為李清照逃課,受罰請客吃飯;潘金蓮請武鬆吃飯,支開武大郎求喝交杯酒……
觥籌交錯,筷子也能改寫史書:宋太祖黃袍加身前,必須喝一杯酒;秦檜為了孤立嶽飛,在西湖設了一場大宴;宋遼相爭,竟然是因為一盤羊肉……
耐人尋味,飯局里的人情世故:初入官場,新科進士借錢也要參加“同學會”;最清廉的官員參加皇帝的飯局也要說謊;蔡京窮奢極侈,為什麼只請客人吃冷面……
引領潮流,饕客應該去宋朝:蘇東坡誤打誤撞調出雞尾酒;宋朝皇帝吃西餐;歐陽修發明新酒令;宋朝也有日本料理、通心粉、仿葷素齋……
45集正片+45集彩蛋,每週三更,一飽耳福。
加入喜馬拉雅VIP聽友群,參與活動贏取獎品
劉奕君親筆簽名照;“雅瓷”品牌讚助的杯碗碟;喜馬拉雅精美禮品
加群助手:xmlyxmm01【下圖為進群二維碼】
- 知名演員,出演《獵狐》《琅琊榜》《偽裝者》《外科風雲》
演員劉敏濤演繹50首中國古代經典情詩,首次以“女性視角“解讀古詩,為你講述詩經、紅樓夢、唐詩宋詞里的情愛故事。 搜索《劉敏濤·千古最美情詩》或者直接點擊右側鏈接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51291338/,即可直達節目現場收聽精彩內容,即刻-7月25號,訂閱專輯還有機會參與活動贏取多重好禮,簽名照/古法香丸/會員卡/百元喜點卡/紙質書等等,總有一款是你的心頭好!
宮廷局篇 正片文稿 宋太祖趙匡胤剛當上皇帝時,很愛微服私訪功臣之家。有一天傍晚,天降大雪,他又換上便裝微服私訪,這次他去了大臣趙普家里。 趙普知道宋太祖有這個愛好,所以平時退了朝他都不敢換便服。但今天天下著大雪,趙普估計太祖不會來了。於是他一下班就關門閉戶,擁爐取暖。結果没多久,隔老遠就聽見風雪中傳來宋太祖的聲音,趙普嚇懵了,連鞋都顧不得穿,一溜小跑奔到大門口,在雪地里磕頭迎接: 趙普:“陛下夤夜駕臨,微臣迎接來遲,罪該萬死!” 宋太祖把他攙起來,說: 宋太祖趙匡胤(劉奕君老師):“没事没事,朕又没有提前通知你,何罪之有?起來起來,朕還帶了晉王,快讓我們哥倆進你府上暖和暖和。” 晉王是誰?就是宋太祖的兄弟,本來叫趙“匡”義,因為哥哥趙匡胤當了皇帝,為了避諱,改名趙“光”義。他被太祖封為晉王,出任開封府尹,相當於京城的市長兼市委書記。 趙普連忙把他們讓進正房,請皇帝坐首位,晉王坐次位,自己躬身站在下首相陪。由於天氣寒冷,趙普感念太祖冒雪來訪,立即喊妻子拿來墊子加墊在原有的坐墊上,又把地上的爐子給捅旺一些...
宮廷局篇 飯局彩蛋文稿 宋太祖趙匡胤在趙普家吃烤肉,這段歷史出自《宋史·趙普傳》,史料里只說“普妻行酒,熾炭烤肉”,趙普的妻子負責倒酒,生起炭火烤肉,並没說烤的是什麼肉。 根據宋朝飲食文獻推斷,那天烤的應該是羊肉。憑什麼說是羊肉呢?根據有三: 第一,宋太祖生於丁亥年,屬豬,一生不吃豬肉,還在后宮里養了兩頭豬,美其名曰“神豬”; 第二,據蘇東坡的門生陳師道記載,“禦廚不登彘【zhì】肉。”宋朝禦膳房里没有豬肉。當然,陳師道的話有點兒誇張,實際上宋朝禦膳房里也有豬肉,但占比很少,以宋仁宗在位時為例,宮里平均每年消耗羊肉43萬斤,消耗豬肉只有4130斤; 第三,北宋朝廷厚待士大夫,中高層官員在京城上班,除了豐厚的薪水和種種福利,還能定期分到活羊或羊肉,但是從來不發豬肉。趙普是高級官員,朝廷發給的羊肉很多,他給宋太祖烤的羊肉是現成的,如果烤豬肉,恐怕要到外面去買才行。 現在我們烤羊肉,一般都會撒孜然,趙普家烤羊肉撒不撒孜然呢?答案是:不撒。因為宋朝没有孜然,想撒都撒不了。 孜然是傘形目傘形科的芳香調味料...
百姓局篇 正片文稿 稍微正式一點兒的飯局,都會講究座次,誰坐首席,誰坐次席,哪里是主位,哪里是客位,都有一定的規矩。 宋朝飯局上的規矩其實不算復雜,我們只要簡單回顧一下《水滸傳》當中武大郎兩夫婦請武鬆吃的一頓家宴,就能對宋朝飯局的座次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話說武鬆在景陽岡上打死老虎,受到當地縣太爺的接見和嘉獎,還被提拔成捕快頭兒。然后呢?然后他第一時間就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 武大郎:“炊餅~炊餅~剛出爐的炊餅~” 武鬆(劉奕君老師演繹):“哥哥。” 武大郎:“二郎,怎麼是你?” 武鬆(劉奕君老師演繹):“哥哥,二郎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人人都稱我‘打虎英雄’,縣太爺還提拔我做了捕快。以后的日子,咱們再也不會受人欺負了。這些年,哥哥辛苦了。” 兄弟相見,分外親熱,武鬆跟著武大郎回到家,上樓拜見了嫂子潘金蓮。 武大郎:“娘子,快下來快下來,你看這是何人?兄弟,快來見過你嫂嫂!” 武鬆(劉奕君老師演繹):“嫂嫂,請受武鬆一拜。” 潘金蓮(劉敏濤老師演繹):“叔叔快請起,真是折煞奴家了。(停頓)你,你不是那個‘打虎英雄’...
百姓局篇 飯局彩蛋文稿 如果赴一場客人比較多的宋朝飯局,七八個人用一張桌子,那該怎樣安排座次呢? 還是同樣的原則,看房門。 面向房門的座位是長者位,安排主賓當中最尊貴的人;背對房門的座位是末座,安排主賓當中身份最低的人;長者位左前方是主位,讓主人坐;長者位右前方是客位,讓客人坐。 假如宴席上有三個人的身份都很尊貴,就讓他們都坐在長者位,最尊貴的坐在中間,另外兩位坐在左右兩側。這兩側也是有區别的,左側的位置要比右側尊貴一些。 假如宴席上有三個人的身份都很低,就讓他們都坐在末座,稍微不那麼低的坐在中間,另外兩位坐在左右兩側。同樣的,末座的兩側也有區别,左側的位置同樣比右側要尊貴一些。 聽到這里,我估計你已經明白了:啊,原來古人以左為尚,左邊一直比右邊高級啊! 其實不全是。在唐宋元明清這幾個朝代,宴席之上以左為尚,朝堂之上也是以左為尚,到了出兵打仗和舉行葬禮的時候,尚左尚右可能就會顛倒過來。但在古代宴席上和官場上,左確實比右要尊貴。 北宋有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左丞比右丞高半級;南宋后期有左丞相和右丞相,左丞...
參加一場宋朝飯局前,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兒…… 你對宋朝的印象如何? 化身宋人之前,你的心情如何? 如果讓你選擇,你想成為宋朝的誰? 對於陳敏正老師精心打造的造型,你有什麼評價? 如果回到宋朝,你想吃的第一頓飯是? 你最想見宋朝的哪一位名人? 錄制節目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事兒? 哪一期節目錄制到崩潰? 關於節目有什麼想吐槽的嗎?
官場局篇 正片文稿 在我們以往聽到的版本里,包公倒坐南衙開封府,天天忙著斷案,左王朝右馬漢,堂前三口銅鍘,上鍘龍子鳳孫,下鍘地痞無賴。 司馬光呢?小時候砸缸救人,長大后入朝為官,先反對王安石變法,再撰寫《資治通鑒》。這倆人風馬牛不相及,又怎麼會有交集呢? 當然有交集!他們常常在酒局上相遇,而且這些酒局很多是司馬光推都推不掉的。 歷史上的包公,在開封府只干了一年半,審過的案子也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財政和軍事崗位上奮鬥。進入中晚年,包公被調到群牧司,擔任群牧使。 什麼是群牧司?就是宋朝的養馬機關,掌管著全國的戰馬。群牧使就是這個養馬機關的頭頭。換句話說,包公的履歷跟孫悟空有點兒像,都當過弼馬溫。當然,天宮的弼馬溫是未入流的;宋朝的群牧使卻是高官,正兒八經的朝廷大員。 包公正是在當群牧使那會兒,跟司馬光有了交集——三十掛零的司馬光當時也被調進群牧司,在包公手下當群牧判官,相當於包公的助理。 司馬光為啥會被調到群牧司呢?因為他老爸司馬池、他嶽父張存,還有他剛入官場時遇到的老領導龐籍,早年都在群牧司工作過,司...
官場局篇 飯局彩蛋文稿 司馬光没有留下子孫后代,只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名叫司馬康。對於這個過繼的兒子,司馬光起初有點兒不太滿意,因為司馬康年輕時鋪張浪費,總是用一大桌子酒菜招待朋友,最后吃不完,都倒掉了。 為了讓兒子學會節儉,司馬光專門寫了一段話:“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過七行。”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說:我記得仁宗皇帝天聖年間,我的爸爸,也就是你的爺爺,在群牧司里當判官,他跟你一樣愛交朋友,經常請朋友吃飯。但是他從來不鋪張浪費,家里來了客人,一般只請人家喝三五杯酒,喝最多的時候也不會超過七杯。 司馬光說喝酒,没有用“杯”這個單位,他說的是“行”,行走的行。在宋朝飯局上,行就是倒酒的意思,一行就是倒一次酒,兩行就是倒兩次酒。那每次倒酒能倒多少呢?倒一壺嗎?不是,倒一杯而已。宋朝人說“酒過三行”,其實就等於飯局上所有人都喝完三杯酒。 請人吃一頓飯,只喝三杯、五杯,是不是有點兒不夠盛情呢?對於愛喝酒的酒鬼來說,確實有點兒少。但是對於不愛喝酒的人來說,喝酒只有象征意義,一頓酒局喝個三五...
名人局篇 正片文稿 傳統歷史觀喜歡把官員分成忠臣和奸臣。忠臣當然都是忠君愛國,高風亮節,但是腦子不一定好使。 奸臣呢?一般都是陰險奸詐,自私自利,更有可能把國家搞得一團糟,但是在智商和情商上,也許比忠臣更勝一籌。 北宋后期的宰相蔡京,就是智商和情商都超高的奸臣。 蔡京的智商有多高?他會寫詩,會填詞,會作曲,會畫畫,在書法上更有極高的造詣。 蔡京的情商有多高?從他請客吃飯就能看出來。 很多人不知道,蔡京其實是一個“冷面殺手”。我可不是說蔡京武功高強,主業當宰相,兼職當殺手。我想說的是,蔡京在美食方面也極有天分,他擅長做冷面,而且做得又快又好。 蔡京還没當宰相那會兒,在揚州當過一段知府。他這個知府可不像包公那樣鐵面無私、不近人情,相反,他長袖善舞,特别活泛,既諂媚上級,又拉攏下級,揚州官場被他搞得一團和氣,每個官員都佩服他,用史料上的話說:“縉紳一辭,皆謂之有手段。”士大夫們眾口一詞,都誇蔡京辦事干練。 有一年酷暑,蔡京在家里組局,請同僚和下屬們吃飯。組的什麼局呢?“涼餅會”。宋朝人說的“涼餅”,又叫“...
名人局篇 飯局彩蛋文稿 現代中國兩大主食,一是面,二是米。但是,這兩大主食的歷史並不是一樣長,相對吃米來說,咱們中國人吃面的歷史要短得多。 首先,小麥最初並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糧食作物,它大約在一萬年前從西亞引進到中亞,又在幾千年前從中亞引進到黃河流域,一千年前還没有推廣到整個中原地區。從商週到漢唐,中原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其實不是小麥,而是小米,也就是谷子。 其次,我們中國人最初只喜歡粒食,直接將糧食帶著殼弄熟,這種吃法並不適合小麥,因為小麥的殼太硬,不好消化。直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我們才學會用石磨把小麥磨成面粉,從粒食發展到粉食,才開始食用面餅和面條。 不過中國人的學習速度太快了,發明創造能力很強,進入宋朝,面食已經非常豐富,光是面條就分化出揪面、拉面、燴面、手擀面等很多種,宋朝人甚至還發明了純手工的通心粉! 現在的意大利通心粉,都是機器加工的,宋朝人卻能不用機器,全憑手工,做出中空的面條來。怎麼做?分以下幾步: 第一步,選用強筋面,往面里放鹽; 第二步,稍微放點兒水,把面和得非常硬,使出全部力氣,能和多硬就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