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中國通史》精讀 | 中國歷史細講
13min2020 MAR 13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太古的社會情形畢竟如何?古書所載有說得極文明的,亦有說得極野蠻的。說得極野蠻的如《管子》的《君臣篇》等是。說得極文明的則如《禮記·禮運篇》孔子論大同之語是。二說果孰是?我說都是也,都有所據。 人類的天性,本來是愛好和平的。惟生活不足,則不能無爭。而生活所資,食為尤亟。所以社會生計的舒蹙(cù),可以其取得食物的方法定之。搜集和漁獵時代,食物均苦不足。遊牧時代,生活雖稍寬裕,而其人性好殺伐,往往以侵掠為事。只有農業時代,生計寬裕;而其所做的事業,又極和平,所以能產生較高的文化。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婦妃pei匹之合,獸處群居,以力相征。於是智者詐愚,強者淩弱,老幼孤獨不得其所。 古代的農業社會,大約是各各獨立,彼此之間,不甚相往來的。老子所說:“郅(zhì)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所想象的就是此等社會。惟其如此,故其內部的組織,極為安和。 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u能,講信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