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快篇 | 第一章:狹義相對論】03 鐘慢效應:速度越快,時間越慢
粉絲福利
學習課程有問題?没關系
每週四晚上20:13,嚴伯鈞老師在喜馬拉雅直播間為你在線答疑。
嚴伯鈞的六極物理交流群來啦,跟著嚴老師一起了解物理界新動向,第一時間get嚴老師的活動消息,還有不定期的社群活動福利哦。
入群方式
微信添加yan_bojun,並回復:六極物理,我們將會邀請你入群。
歡迎每一位在聽《嚴伯鈞的六極物理課》的你的到來。
嚴老師講義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中,有“天上方一日,人間已千年”的說法,天上一天等於人間一千年。其實,如果考慮相對論效應的話,這完全是可能的,只要天上的神仙們運動得足夠快就可以了。運動速度越快,時間流逝的速度就越慢,這種現象叫做鐘慢效應。
1. 鐘慢效應的推導
第一部分先來看看,理論上這個效應是怎麼推出來的?同樣是依靠思維實驗。
1.1 火車上開地燈
假設有一輛火車正在行駛,愛因斯坦站在火車里一動不動。車的地板上有一盞燈,愛因斯坦可以控制手里的開關,讓地板上的燈向上打出一束光。然后火車頂上有一面反光鏡,剛好可以把光反射下來,被一個緊挨著燈的接收器接住。愛因斯坦手上還有一個計時器,當光射出的時候,它會按動計時器,然后等光反射回來被接收器收到的時候,愛因斯坦會再按一次計時器。這樣的話,計時器顯示的時間,就是光從射出再被反彈回來,最后被接收器收到的時間。
與此同時,火車向前運行。而地面上還有一個觀察者普朗克,普朗克是站在地面上不動,他也要測量光從射出到被接收器接住所用的時間。
我們的目標是去比較一下,同一件事情,也就是光從射出到被接收,在兩個不同的觀察者看來,所用的時間是不是一樣的?
牛頓會告訴你,這兩個時間肯定是一樣的。但是現在有了光速不變原理,這兩個時間真的是一樣嗎?
首先,對於愛因斯坦來說問題很簡單,他測量到的時間,就等於車廂的高度乘以2再除以光速。因為一來一回,光走過的距離是車廂高度的兩倍。
1.2 地面上的觀察者
再來看看地面上的普朗克。由於在光傳播的過程中,火車已經在往前走了,所以對於地面上的普朗克來說,車頂的反光鏡,已經前進了一段距離,所以普朗克看到的光走過的距離,是兩條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很顯然,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是大於直角邊的,也就是車廂的高度。
雖然普朗克看到的光從發出到被接收的整個過程,跟火車上的愛因斯坦看到的是一樣的,對應於同一個事件的開始和結束。但是很明顯,對於普朗克來說,它看到的光走過的路程要比愛因斯坦看到的長。而根據光速不變原理,普朗克看到的光的速度跟愛因斯坦看到的卻是一樣的,都是每秒30萬公里。
由於時間等於路程除以速度,對於光從發出到被接收這件事,普朗克觀察到的時間就要比愛因斯坦觀察到的時間要長。如果普朗克可以看到愛因斯坦的手表,他就會發現愛因斯坦的手表比自己的手表走字慢,這就是鐘慢效應。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對於地面上的人來說,火車上的人的時間膨脹了。
所以“天上方一日,人間已千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天上的神仙運動的速度非常快,理論上確實可以做到這個效果。那天上的神仙要運動多快呢?根據計算,他們的運動速度必須達到光速的99.9999999996247%,才能有這個效果。
2. 如何理解鐘慢效應?
第二部分,我們來看看如何理解鐘慢效應。
2.1 自己不覺得慢,别人看你慢
初步掌握了鐘慢效應之后,我們來看看具體怎麼來理解鐘慢效應。有一個關鍵點要牢記,鐘慢效應是指當你處於高速運動的過程中,别人看你的鐘走得慢了,而不是你自己看自己的鐘也走得慢。
比如你吃一頓飯大概要半個小時。這個時候你坐上一艘宇宙飛船,就算宇宙飛船運動的速度非常快,以接近光速在運動,你在這艘宇宙飛船上吃一頓飯,對你自己來說,大概還是需要半個小時。不管你以什麼樣的速度運動,只要是勻速,都不會影響你吃飯的感受。
只不過這個時候,如果地面上有人在觀察你吃飯,對於他來說,你吃飯的過程就像電影里的慢動作鏡頭,你的動作變得非常緩慢。最終效果是,等你坐著宇宙飛船吃完一頓飯回來,你地球上的親戚朋友可能已經老了十歲了。
鐘慢效應,指的是不同的參考系,在有相對運動的時候,它們對於同一件事情的時間快慢,感受是不一樣的。而自己對於自己參考系里面發生的事件,時間快慢不會有任何變化,這才是對鐘慢效應的正確理解。
3. 鐘慢效應的證據
第三部分,我們來看看鐘慢效應的實驗證據。
3.1 宇宙射線中粒子的衰變
鐘慢效應聽上去非常神奇,但是要明顯看到時間變慢的效果,需要運動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很顯然,在現實世界中,宏觀物體根本没有辦法加速到如此快的速度。但是在微觀世界,鐘慢效應已經得到了證明。在粒子物理領域,科學家們對宇宙射線的研究,已經充分的證明了鐘慢效應的存在。
宇宙射線中有各種各樣的粒子,這些射線在射向地球的過程中,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的。射線中的粒子在進入大氣層以后都會經歷衰變,衰變成其它粒子。根據理論的計算,很多粒子的衰變週期,或者說它的壽命,是非常短的。如果我們用它的壽命乘以它的運動速度,就能算出這種粒子在衰變前能夠經過的距離。結果發現,這個距離遠遠小於大氣層的厚度。也就是,如果這些粒子的壽命真的這麼短的話,它們是無法到達地面,被人類的實驗儀器探測到的。
3.2 鐘慢效應要如何解釋?
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通過實驗手段,探測到了很多宇宙射線中的粒子,這個事實本身就可以用來驗證鐘慢效應。因為對於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宇宙射線中的粒子運動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它的時間是會膨脹的。可能原來一個粒子的壽命只有1秒鐘,但只要它的速度夠快,它的壽命在地球上的人和實驗儀器看來,可能有10秒、100秒。這樣的話,這些粒子就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到達地球表面,鐘慢效應就得到了驗證。
運動起來的物體,它的時間流逝會變慢,這是相對論效應的第一個展現。它的道理十分簡單,完全是通過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出來的。所以理論上,飛機上的飛行員和空乘人員整天在空中飛,他們的時間流速就要比地面上的人慢一些,也就是他們要比地面上的人年輕一些。只不過這種時間膨脹的效應微乎其微,可以完全唿略。
根據計算,我們假設一位空乘人員工作二十年,一天工作八小時,等他的整個飛行生涯完成后,算下來他會比地面上的人年輕大約0.00006秒。所以儘管相對論這麼反常識,但是我們平時的運動速度都太慢了,相對論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小到幾乎可以唿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