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論2·郭德綱品俗文化史第二季
21min2019 MAR 21
播放聲音
喜歡
評論
分享

詳細信息

有句話說“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這話雖然聽來有些戲謔,但也一點不假,咱們中國人的休閒娛樂里,總少不了麻將。


摸牌、落聽,麻將的規則說難不難,無論男女老幼,都可能成為個中高手;糊牌自摸、有舍有得、有計有謀,四個人圍成一圈,輸輸贏贏都是因果,牌局中的喜怒哀樂皆是巧合。自古以來,無論身居廟堂,還是飲漿賣車,只要一上桌,就没有誰特殊,諸人平等,都是智慧。今天《郭論》就好好跟大家聊聊牌桌上那些事兒。


麻將起源 

麻將的起源眾說紛紜。能夠坐實的是,麻將是我們中國人原創的,早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已經初見雛形,后來在歷史中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到清朝中期才基本上定型,也就成了近代麻將的樣子。


說法一:江蘇太倉的“護糧牌”


當年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谷,以供“南糧北調”,但每年都因為麻雀泛濫損失不少糧食。當地管理糧倉的官吏為此公開召集捕雀護糧的人,讓護糧者用竹制的籌牌記下自己捕到的麻雀數量,官方憑此發放酬金,這種竹制的籌牌就是太倉的“護糧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久而久之,大家就用它來玩遊戲。




玩法和術語都跟捕雀有關。比如“筒”代表槍筒,圖案的圓形其實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索”的意思是“束”,是用細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萬”是獎金的計量單位;“東南西北”是風向,“中、白、發”分别對應射中、放空炮和發放賞金。太倉地方方言管“麻雀”叫做“麻將”,所以麻將這個名字流傳下來。


說法二:唐代葉子戲+馬吊牌演變而來


“葉子戲”得名於牌的形狀,長條形、像葉子,具體玩法已經失傳,但是根據古書畫記載,葉子其實只是人們玩骰子的時候用來記錄輸贏的紙片,並不是真正的牌面。后來人們發現這種紙片上也有符號,還可以創出規則,一較高下。玩葉子戲除了賭鬥運氣之外,也講個深謀遠慮,深受大家喜歡。



到了明代天啟年間,葉子戲又演變成了馬吊牌。馬吊最早的時候,整套有40張,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牌面上的圖案也很有意思,十萬貫、萬貫這類牌用了《水滸》里好漢的人像,而且還跟水滸里的劇情有關聯。



馬吊牌也是四個人打,每個人先取8張牌,剩余的8張就放在桌子中間,然后四個人輪流著出牌、取牌,出牌用大的打小的。馬吊牌也分莊家、閒家,莊無定主,可以輪流著坐,其余三個閒家合力攻擊莊家。



后來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人們覺得四十張牌,一把很快就打完了不夠儘興,於是就開始把3副牌連在一起打,這樣每一種牌面都有了3張,牌一多,自然就要有新的規則,也就逐漸演變出了“碰”、“杠”、“聽”等等玩法,形成了現在我們還在沿用的麻將打法。

 

說法三:鄭和下西洋,為鼓舞士氣發明麻將



鄭和帶著船隊下西洋,茫茫大海,船上幾萬人無聊就愛滋生事故,又因為思鄉情切,精神萎靡不振,不便管理,鄭和看到這種情況非常著急,為了振興士氣,鄭和就開始找了解決方案,想設計一個娛樂項目,這個項目必須得符合幾個原則:


1.必須可以多人玩,以便聯絡感情,監視軍情;

2.規則要簡單,方便學習,還可以是不斷的更改;

3.持續時間長而不厭,適合海上連續枯燥的生活。


當時船上有很多毛竹,鄭和就命人把毛竹做成了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了遊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桌上,供大夥娛樂。




名人搓麻二三事 

民國時期,搓麻也是人們消遣娛樂的首選活動,不管是政界要員,還是做生意的市井之徒,都非常癡迷打麻將,甚至還有人說,整個民國,就是一部麻將史。大人物用牌局指點江山,文人們對於麻將更是愛恨交加。


張恨水:左手搓麻,右手寫稿


被稱為“民國第一寫手”的作家張恨水,就搓麻搓到停不下來。他本來寫稿非常流暢,又快又好,但是他特别愛打麻將,有時候來了勁,能連著打一整天,就算到了截稿的日子,想打還是照樣打。




這就把出版社的編輯們給急壞了,那個時候,編輯們經常去張恨水打麻將的地方等著取稿子,久而久之,張恨水也覺得老欠著人家稿子不好,於是練就了一樣絕活:左手搓麻,右手寫稿。


梁啟超:我搓的不是麻,是趣味主義人生觀


著名學者梁啟超也是個酷愛搓麻的人,每次演講之前,都要先玩幾圈麻將,說自己是利用打麻將的時間為演講打腹稿。在梁啟超看來,搓麻這件事是能夠啟發智慧的,這手一摸,思潮就汩汩而來,平時坐在那兒干想,可是完全不會有這種奇效的,而且這一招他說他屢試不爽。


胡適:打不好就怪“麻將里頭有鬼”


胡適搓麻搓得很糾結,他曾經寫過一篇名為《麻將》的文章,中心思想就是:打麻將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不要打了!但其實胡適本人特别愛搓麻,只是技術格外差,之所以痛斥搓麻這事兒,大概也跟他牌技差、總是輸有點關系。


徐志摩:打牌打的是一種曖昧關系


對於搓麻這事兒,徐志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的搓麻風格是:快。一邊打一邊談笑風生,出手如閃電、吃牌如閃電,一邊打牌一邊撩妹、一邊打牌一邊說說八卦,一邊打牌一邊關心好友,來去如飛,啥事兒也没耽誤。


麻將精神 


其實麻將桌上的文化不止這些,它發展到今天,從最早的博戲,經歷數代人的辛勤實踐和磨礪,糅合了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再演變成現在眾人皆愛的娛樂遊戲,這其中包含的是咱們對麻將桌上人人平等的追崇,在對弈中明斷形勢、謀篇布局的智慧,還有順時勿喜,逆時勿愁的人生哲理。但是我個人認為麻將也就是玩一玩,久賭無勝家,千萬别覺著指著麻將牌要發大財,我勸您趁早别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