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1:60場唐宋穿越情景劇,深度剖析100篇+錦繡詩詞背后的時代百態
沿著盛唐至南宋近600年的文學史進程,立體還原50位詩詞名家不為人所知的豐富心靈史和時代百態 ;
亮點2:課程內容貼近日常生活,解讀方式深入淺出、輕鬆有趣
在彭教授的課堂中,那些唐宋詩詞名家不再是高高在上、正襟危坐的詩人,而是如你我一樣有著平常喜怒哀樂、如朋友般親切的普通人。
課程所選30對唐宋詩人,皆為文學史上卓有成就的唐宋詩詞名家。在詩詞講解上,彭老師别出心裁以30對唐宋詩人友情故事為主線,沿著盛唐至南宋近600年的文學史進程,立體還原50位詩詞名家不為人所知的豐富心靈史和時代百態,帶領聽眾以更高的高度去理解中國文學傳統和文化審美心理。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今天我要講的是:惺惺相惜的“山水田園詩派”掌門人——王維與孟浩然。 1 說起盛唐詩,大家腦海浮現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天子來呼也不上船的謫仙人李白?還是“孤舟一系故園心”、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相信很多人對盛唐的第一印象就是李白、杜甫。但盛唐,不僅大師輩出,更是一個詩歌流派眾多、異彩紛呈的時代。 盛唐有個山水田園詩派,就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個詩派的代表性人物王維、孟浩然,因為將山水田園靜謐明秀之美寫到極致,為中國詩歌確立了難以超越的審美標準,所以被后世合稱為“王孟”。 王維(701-761),字摩詰,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他的名和字合起來叫“維摩詰”,是一部佛經的名字。王維好佛的傾向,從他的字就可以看出來了。加上他的詩作常常直契空靈禪境,所以王維又有“詩佛”的雅稱。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所以又被稱作孟山人。和王維一樣,他也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2 但把他們兩個人合在一起稱呼“王孟”,除了他們都...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上一講我和大家講了王維與孟浩然自相知相識以來的幾段往事,這一講我們接著上次講:剛剛進士落第,又被唐玄宗禦賜放還南山的孟浩然,下一步的人生選擇是什麼?他和王維,又是如何在詩酒流連中互訴衷腸、依依作别的呢? 1 孟浩然落第后在長安近一年的時間,不用說,肯定有很多時間是跟王維在一起的。但如果不準備繼續考試,又没有其它途徑獲得推薦,那怎麼辦呢?只有回家。而且這個孟浩然本來就不是一個功名心特别強的人。你說如果強,哪里會等到40歲才進京趕考?他可能在40歲的時候,覺得人生也不妨換種活法。此前在襄陽待著,自由舒適,這是肯定的。但滿腹才華能使用的空間也很有限。如果能有個舞臺,可以發揮一下自己的才華,也不妨努力一下。我覺得孟浩然主要是帶著這種想法來到長安的。 只是没想到長安雖繁華,卻冷了孟浩然的心。與眾詩人詩酒流連的生活終非長久之計。孟浩然無奈之際,想起玄宗的氣話,只能真的“南山歸臥廬”了,還是回到襄陽那片熟悉的土地,也許那才是自己能夠安身立命的地方。 開元十七年(729),在孟浩然啟程回家之前,王維與孟浩然在一家小酒店里喝開...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今天我要講的是:太陽與月亮的相遇——李白與杜甫。 1 現代詩人聞一多,曾這樣熱情謳歌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四千年的歷史里,除了孔子見老子,没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他們的相遇,就像是“青天里太陽和月亮碰了頭”。李白(701-762)和杜甫(712-770),一個謫仙,一個詩聖,作為盛唐詩壇的雙子星座,二人不僅以“李杜”齊名、光耀大唐,更照亮了千秋中國詩壇。 然而,李白與杜甫初識時,兩人的友情天平卻有點傾斜:李白此時早已譽滿京華,名氣大到連唐玄宗都曾親自召見、並禦賜翰林學士,而比李白小11歲的杜甫,則剛剛進士落第,文壇政壇上都没什麼名氣。如此懸殊的差距,使得杜甫在李白心中占有一定地位本來就不容易。 在現存的李、杜互贈詩中,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只有兩首,還有一首在疑似之間。而杜甫明確贈予李白(或思念李白)的詩作則有十首,還有五首也提及到李白。如果僅從雙方贈詩的數量來看,杜甫好像是剃頭擔子一頭熱,但數量只能說明部分問題。李杜之間的真實情誼到底如何?讓我們一起穿越回一千多年前的天寶盛世,探尋二人互贈詩歌背后的...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上一講我和大家講了李白與杜甫二人同遊齊魯、賦詩懷念對方的一段經歷,這一講我們接著講:是什麼緣分促成了李杜二人初次見面?他們又是如何相約梁宋遊,並在一次次壯遊中成為彼此惺惺相惜的同代知音人? 1 天寶三載(744),李白從長安出發,兜兜轉轉來到了洛陽,與杜甫初次相見。此時的李白,因為之前在京城任職翰林供奉過於放浪形骸,得罪了不少人,所以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雖然是個下崗的翰林供奉,但李白的名氣卻照樣如雷貫耳、不減當年。而杜甫,上一講我們說了,他小李白11歲,此時剛剛進士落第,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后生晚輩。因此,無論是李白供奉翰林的入仕經歷,還是他震動朝野上下的詩歌創作,都對杜甫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所以,當在洛陽居住了兩年多的杜甫,突然聽說李白即將到來,便連忙主動慕名拜訪了李白。 杜甫寫給李白的第一首詩《贈李白》,便是在這次會面時所作的。詩歌開頭就是“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二句,杜甫從自己客居洛陽兩年寫起,說自己這兩年來“所歷厭機巧”,意思就是在洛陽見多了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杜甫,從小接受奉儒守素的傳統文化教育,一生最...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今天我要講的是:“攜手本同心”的忘年交——王維與裴迪。 1 唐代大詩人王維,用我們今天的話說,絕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他出身官宦之家,二十歲便考中進士,而且是狀元,仕途發展也算順利,最高坐到了尚書右丞的位置,世稱“王右丞”。 然而,王維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佛系青年”。他不僅字摩詰,人送雅號“詩佛”,而且還將隱居興趣帶進了仕宦生涯:每當退朝也就是下班后,他便回到終南山或是輞川的别墅家中,不是焚香獨坐,便是念佛誦經,過著亦官亦隱的逍遙生活。 而裴迪,則在王維這段輞川閒居、亦官亦隱的神仙日子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裴迪,關中人(今陝西本地人),大約生於開元六年(718),比王維(701-761)小近20歲。從年齡上來說是王維的晚輩,他們的關系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忘年交”。 2 現在粗粗統計一下,王維寫給裴迪的詩,總數居然有三十多首。而且王維還把他在輞川别墅中與裴迪唱和、同詠的詩,編成了一本專門的詩集《輞川集》。這本詩集總共40首五言絕句,王維與裴迪每人各20首,可以說,王維完全把裴迪看成是可以與自己相提並論的人物。裴迪...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上一講我和大家講了王維和裴迪如何相識、以及在輞川交遊的幾段往事,這一講我們接著上次講:流傳千古的五絕名篇《鹿柴》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出來?王維和裴迪又是如何在共患難中,成為生死不渝的忘年交? 1 大概是天寶五載或六載秋天的某一天,王維與裴迪在輞川别墅中閒聊,聊著聊著,王維說:“這輞川别墅週邊的景致,雖然我們也去了不少,有的還去了好多遍,但居然没有留下詩篇,是不是有點遺憾呢?” 裴迪說:“寫詩還不容易?以后我們在遊覽中起了詩興,就開始寫唄!” 王維說:“你還是没有聽懂我的意思,我不是說隨著詩興來寫,而是有規劃地寫,我們選擇20個景點,寫一組組詩,把這大好風景的精神氣韻記錄下來,流傳下去。這樣這輞川的景色就變得永恒了。” 裴迪一聽,連連說好,接著說:“不如每個景點,我們各寫一首如何?” 裴迪這麼說,其實是想暗中與王維較較勁,因為他一直覺得在王維面前,自己的詩才明顯不足,也借機激勵一下自己,倒不是真的要在詩歌上贏過王維。 他們這麼說,也就真的這麼做。大概是到了黃昏時候,他們走到了一個叫鹿柴的地方。這地方山深...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今天我要講的是:值得金龜換酒的神仙友情——李白與賀知章。 1 在星光熠熠、人才輩出的大唐,李白可以說是最耀眼的“明星”:他不僅是長安城“人氣爆棚”的詩仙,更是天子來呼也不上船的傲嬌酒仙。當上翰林供奉后,更是過著玄宗調羹、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神仙一般的逍遙日子。然而有一個人,在當時卻比李白官當得更大,酒喝得更醉,人也更狂,甚至李白之所以能當上翰林供奉,從此一炮而紅、詩名譽滿長安,都靠的是他的大力舉薦。這個神秘人到底是誰?他就是唐代 “飲中八仙”之首、李白的忘年詩友賀知章。 2 賀知章資格很老,他是老牌的進士,他在武則天證聖元年(695)考上進士,又長期在唐玄宗身邊任職,除了陪同皇帝飲酒賦詩,當時國內外的一些重大政治問題,唐玄宗也經常征求他的意見,屬於典型的“近臣”。你想如果不是近臣,也不會到86歲才退休啊。而且賀知章的退休也是在他一再提出申請后才被批準的,可見他在唐玄宗眼里的重要性。 這麼重要的人,退休就不是一個普通的事情,而是一個“事件”了。一個盛大的送行酒會當然不能少,而且這酒會由皇帝來召集,來的官員級别之高數...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上一講我主要和大家講了李白與賀知章“金龜換酒”的一段往事,這一講我們接著講:李白在遇見賀知章之前,漫漫的“詩仙”成名路究竟有多坎坷?賀知章之所以大力舉薦李白,除了欣賞李白為人為詩風姿特異,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1我們習慣了飄逸不凡的李白形象,但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下李白的生平經歷,就知道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僅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還經受了很多白眼甚至鄙視。譬如他年輕時候在重慶,曾經拜訪過當時的渝州刺史李邕。而這個李邕據說是一個很驕傲的人,他根本容不下這個比他還驕傲的李白,所以對於李白不拘禮俗、高談闊論的個性無法接受。而李白在感受到被李邕輕視的恥辱后,專門寫了一首《上李邕》。在詩中,他不僅把自己比喻為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還對李邕的傲慢進行了回擊。詩歌后四句說:時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上李邕》 “宣父”就是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專門下詔,把孔子尊為“宣父”。讀了李白的這首詩,我們能感受到,這就是李白的個性,李白對李邕說:别人看到我與一般人不一樣,聽我說話口...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歡迎收聽由我主講的《給國人的唐宋詩詞課》。今天我要講的是:當“七絕聖手”遇到“詩仙”——李白與王昌齡。 1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我們都知道他是唐詩最具標志性的人物。然而唐詩有很多種文體,若論古風、歌行,李白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但如果我們拿“七絕”——也就是格律詩當中的七言四句體來說的話,排在第一的就不是李白了,究竟是誰比李白還要厲害呢?他,就是“七絕聖手”王昌齡。 王昌齡“出道”比李白還早,當李白還隱居在蜀中默默無聞時,王昌齡就已經憑著《從軍行》《出塞》等七絕名作,在長安這個詩壇中心打出了名氣,也因此擁有了“七絕聖手”“詩家天子”這樣響當當的譽稱。 歷史上著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說的就是開元年間,王昌齡與高適、王之渙一起在旗亭也就是酒樓里小酌,突然來了一群妙齡歌伎,歌伎隨后開唱,於是王昌齡就與高適、王之渙私下約定:我們平時寫詩都算有點名聲,但也難以定出高下。今天我們悄悄聽歌伎唱,看唱誰的詩歌多,唱到一首的人就在牆上畫一筆,畫壁多的人以后就是我們中的老大了。結果呢?歌伎唱的第一首就是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