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覽
簡介
讀《金瓶梅》而生憐憫者,菩薩也;
生畏懼心者,君子也;
生歡喜心者,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金瓶梅在古典名著中獨具一格。
金瓶梅不宣傳“仁義禮智信”,而是把人性的醜惡,笑盈盈、血淋淋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它不宣揚真善美,而是解構人性,解構道德,社會寫實。
金瓶梅不做道德教化,不講究善惡因果。
世事無常,人生百態,没有一定的因果,
好人不一定好報,惡人不一定惡報,
樸素的善惡論、輪回論是安慰心靈的良藥,但卻不是社會的真相。
金瓶梅以西門慶家庭的興衰為線索,生動地展現了明朝中晚期的社會風貌和人間百態。
西門慶,集富商、官僚、惡霸於一身,貪婪好色但又有自己的處世之道。
潘金蓮,貌美如花,蛇蠍心腸,但又身世坎坷。
書中每個人物都是復雜立體的,反映了人性的善惡美醜。
告訴了人們,何為人性的欲望,何為世事的炎涼,何為生活的真相。
金瓶梅全書圍繞的是“財色”二字,諷刺的也是“財色”二字。
這“財色“二字,也是從來少有看得破的。
本書將以白話為基礎,以人性為底色,為聽友們分析和解讀金瓶梅原著,揭示風月財色背后的人性真相。
查看更多
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