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系統性的“大貶值”,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席卷全球;而它的風暴眼,就在華盛頓的美聯儲。這個曾經被視為全球金融穩定器的機構,如今正承受著異乎尋常的壓力:在通脹和經濟衰退的夾縫中,還要面對來自白宮的壓力。 美元資產大規模貶值的核心,實際上就是規則制定者權威的崩塌、制度功能的失靈,而這又會波及到每一個普通人的錢包。那麼,在這場“大貶值”中,我們該如何保住自己的籌碼? 【時間軸】 01:11 是什麼在為通脹和美元貶值瘋狂加速? 04:02 美元貶值,是其作為全球霸權體系的信用根基的動搖 09:09 普通人如何在這場“大貶值”中,不被收割?
“你回國端盤子,還要去瑞士讀個碩士?”親戚調侃我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商學院(EHL)offer時,我只是微微一笑。諸如“畢業就是服務員”的標簽,我早已習慣了。畢竟,酒店管理專業是個典型的高投入、低回報專業。即使在號稱酒管界“哈佛”的EHL,也僅有54%的畢業生就職於泛酒店領域。 那麼,既然酒店行業的本質決定了管理者也都要從一線做起,去讀這個碩士還有什麼價值?國外酒管專業相對國內的教育重點,有何不同?在現實的迎頭痛擊面前,高學歷培養的能力,又有什麼作用? 【時間軸】 01:01 酒店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決定了名校畢業也要從基層做起 03:25 國內酒管專業課程體系的不成熟,放大了入行的痛苦 06:24 一路從理論學到實踐,酒管學歷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懂車帝上週三開始陸續推送的“36車智駕大測試”,被馬斯克本人看到,他在社交媒體上寫到:“由於法律禁止數據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訓練數據的情況下,在中國取得了最高成績。”這再次引爆了輿論:“中國車企的智駕,怎麼做得還不如特斯拉?” 對於這場“極限測試”,重要的或許不是一幀幀死摳細節,畢竟許多測試還並未或難以標準化。但我們仍要詢問:在本土車企經歷了兩年多的訓練調優后,為何智駕算法在高速上反而變得“不靈光”了?如此全方位的智駕能力檢驗,能否打破市場和消費者此前逐漸形成的“智駕迷信”? 【時間軸】 00:46 懂車帝測了啥?公允嗎? 02:42 為什麼特斯拉會在高速測試中表現更好? 07:08 這次智駕大測試真正的推手,壓根不是懂車帝
2025年7月23日10時20分左右,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學生墜入含有危險礦漿的浮選槽,最終全部溺亡。 而就在事故發生前14天,涉事企業還召開了2025年上半年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此前在2023年,該企業還曾作為安全典範案例出現在其母公司中國黃金集團2023年ESG報告中。那麼,事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邊“安全檢查”一邊發生事故的現象,為何屢見不鮮? 【時間軸】 01:26 六條鮮活生命消逝,事故為何發生? 04:20 礦企“應付了事”並非孤例,“形式主義”安全檢查何時休? 06:48 負責人不下一線、經濟效益考量下,安全投入難落實
在如今的GEO(生成式引擎優化)領域,Profound算是做得早,並且產品形態較為豐富的一家,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流程。它的組合拳擊中了企業的核心焦慮:在Perplexity、Copilot等AI問答引擎里,自家品牌的曝光度、情緒傾向、競爭對手的聲量。 但從業界看來,GEO的生意儘管聽起來十分唬人,長期來看確實也將顛覆舊有的搜索引擎優化模式,但它們最大的瓶頸不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和大模型平臺的衝突:隨著AI大模型底層邏輯以週為單位的改寫調整,先前的努力就可能功虧一簣。那麼,GEO領域的創業機會,到底在哪呢? 【時間軸】 00:16 Profound的功能與工作流程,如何擊中企業的核心焦慮? 03:59 與大模型的危險“對賭”:GEO是在教品牌“鑽空子”? 05:57 所謂的“優化效果”,客戶該如何歸因和買單?
當ChatGPT的週活用戶衝破10億大關時,一場靜悄悄的權力轉移正在發生:超過60%的消費者開始繞過谷歌、百度,直接向AI助手詢問商品信息。但品牌們卻像蒙眼的玩家,既不知道AI會如何描述自己,也無力左右推薦的天平。 2025年6月,紐約初創公司Profound用2000萬美元融資撕開了這個市場的口子。Kleiner Perkins和英偉達風投的入局,讓這個成立僅11個月的公司站到聚光燈下:生成式AI時代的“品牌翻譯官”,幫企業摸清大模型的脾氣。 那麼,新興的GEO(生成式引擎優化)行業是如何運作的,有哪些主要玩家?它們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商業邏輯又能否成立? 【時間軸】 01:38 試圖破解大模型的黑箱,更像場“貓鼠遊戲” 03:59 隨著消費者搜索習慣重塑,GEO將成為一門“有錢景”的生意? 05:31 除了面向品牌方的Profound,行業內還有哪些玩家?
2006年,達能派駐與娃哈哈合資公司的新任董事長範易謀發現,宗慶后在合資公司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由國有企業和職工持股的非合資公司,它們每年也為娃哈哈帶來豐厚的利潤。範易謀認為這些公司拿走了本應由合資公司享有的市場和利潤。由此,那場著名的“達娃之爭”爆發。 1998年至2007年,宗慶后妻女施幼珍、宗馥莉已在海外注冊11家離岸公司,並在國內投資了一批“外商投資企業”。而2003年開始,宗馥莉便擔任其中十分重要的恒楓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而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被該離岸公司100%持股。 那麼,宗馥莉為何要在宗慶后去世后繼續集中股權?娃哈哈的品牌資產又該歸屬何方?營收已過高峰的娃哈哈,還有多少時間窗口來再次騰飛? 【時間軸】 01:53 宗慶后在宗馥莉上大學之時,就鋪好了未來接班的道路 03:42 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標,控制權還在娃哈哈集團手上 05:00 宗馥莉想全盤控制娃哈哈,或許是想推動娃哈哈上市?
宗慶后去世后,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治下一直風波不斷。隨著宗氏家族百億遺產爭奪愈演愈烈,公眾再次質疑起宗馥莉對娃哈哈治理的不合理之處。其中最具殺傷力的一個問題是,宗家究竟有没有逐漸將娃哈哈空心化? 虎嗅分析娃哈哈股權結構變更及其公司發展史發現,娃哈哈的“體外循環”路徑早在宗慶后時代就已經開始,而宗馥莉所做的大概率是繼承其父的意志。那麼,復雜的“體外公司”是如何布局、如何持股的?這個“隱秘商業帝國”是何時建立的? 【時間軸】 00:52 “娃哈哈系”大部分子公司的控制權,基本在宗馥莉手上 02:59 “娃哈哈系”子公司,股權結構有多復雜? 05:48 “隱秘商業帝國”的建立,可能源於20多年前的“達娃之爭”
繼一週前智元機器人傳出擬21億元收購一家A股上市公司后,宇樹終於也坐不住了。據7月18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消息,宇樹科技已於2025年7月7日簽署上市輔導備案報告。這意味著該公司很有可能計劃衝向A股。 這家機器人明星公司如今估值已超百億元人民幣。此前有媒體消息稱,宇樹科技已於近期完成C輪融資,而今年年初,它的機器人產品登上了春晚的舞臺。但就在幾年前,宇樹和其創始人王興興並不被各路投資機構看好,種子輪融資甚至是個人投資。那麼,宇樹究竟做出了怎樣的產品?它又為何能完成逆襲? 【時間軸】 01:18 具身智能國內熱度不過一年,超百億估值公司不止一家 04:12 學歷背景普通、“自我懷疑”的王興興,如何來到聚光燈下?
從業務邏輯來看,攜程、去哪兒、飛豬優勢在商旅客群和旅遊的異地客群;而美團、抖音的主要發力方向在度假屬性更強的中低星酒店。從市場定位來看,各大平臺也各有不同:攜程系在住宿產品供給方面占據主導地位,而美團在中低端市場有競爭力。 那麼,酒店在何種情況下會考慮與攜程以外的平臺合作?美團和抖音如何搶奪攜程在高星酒店市場的份額?用戶多平臺比價,又如何影響了互聯網公司們的競爭策略?新一代消費者的注意力,流向誰家? 【時間軸】 01:22 OTA競爭格局強者恒強,但第二梯隊正在流動中重塑 03:06 履約率高達90%,才是攜程的壓倒性優勢 05:04 抖音猛攻低價,想用內容+場景觸達提升轉化率?